• 保障房姓“公”还是姓“私”
  • 资讯类型:楼市要闻  /  发布时间:2011-06-21  /  浏览:1276 次  /  

探秘保障房姓“公”还是姓“私”

近日接受采访让谈谈保障房姓“公”还是姓“私”的问题,记者抛出了系列问题:中国目前保障房到底都保障了谁?目前中国保障房有哪些种类?保障房里都住着谁?您怎么看完善目前保障房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相关政策?有哪些建议?如何杜绝保障房灰色利益链?

第一、给出这样的问题已说明在保障房政策、制度设定中的建设、分配、流通等出了问题。保障房按照国际惯例是保障中低收入家庭。到了我国从中央政府思考战略规划来看,初衷是好的,很明确意识到了保障房这块社会保障体系严重匮乏,急于加速解决。不过当下出现了正所谓“欲速而不达”的情况。从中央政府下达的行政命令和完成指标来看,本年度期中考离目标相去甚远(数量),还出现“赶急”建筑质量难以保证、以保障房名义机关、团体、学校等大量自建住房等问题。(质量)

第二、政策中保障房针对对象目标很明确——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、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,由廉租住房、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。目前中国保障房大致分为:1、两限商品住房,即“竞地价、竞房价、限套型、限房价、”;2、经济适用房、3、廉租房,一到具体实施、执行就“乱相丛生”,其中必然自有“味”,下面尝试解解保障房中国特色之“味”

第三、保障房里住着谁只是一种现象,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让我们发现保障房建设、分配、流通上出现诸多问题——本应该获得保障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,而在权利“寻租”中造成保障房的实际获得者并不是那部分真正需要的群体。住着谁的背后呈现出的是让大众对保障房望眼欲穿、没有“预期”的生活,构成了心理不安。

第四、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事与愿违结果呢?人都有“趋利避害”的本能,可在整个社会普遍“诚信缺失”的环境中,过度追求“利”占到了主流,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说明的是爱财不可耻,但要符合“道义”,而过度追求“利”集中体现是——掌握了社会资源少部分人更具有吞噬“利”的条件。目前保障房准入、退出机制变通性很强,也加重了在执行过程中被一些侵吞者所利用,制度“形同虚设”又没有严厉处罚,在利益面前这样的制度设计不堪一击。

第五、保障房作为国家住房福利政策,从保障房分类看三大类别分别满足层次有所区别,1、两限商品房限了套型(90平米以下)限、限房价,是针对中层收入者来说的,这部分房源紧俏,能获得此类两限商品房者享受了保障待遇,付出的是低于市场货币支出。这类保障房获得者是较难界定,也很容易出现“灰色”空间带。2、经济适用房,经济适用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,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。经济适用住房面积,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,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。经济性、使用性充分说明该类住房如果分配、流通上监管不严必然出现最大“灰色”空间带,过往和当下的例子不胜枚举。3、廉租房,由于从姓氏来说姓“公”所以这类住房成为“灰色”空间带较轻。不过租赁价格若不具备明显优势,本来姓“公”的福利性产品也很可能沦为满足“私”欲工具。

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保障房姓“公”还是姓“私”,都不能完全杜绝掉“灰色”利益链。只能说在姓“公”上,可以掌握相对较大的主动权,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分配、流通中“灰色”空间带延展、拉伸。若要想真正切实有效杜绝此类灰色利益链恶循环,个人认为必须得从上至下的重视,为什么会出现普遍“诚信缺失”?因为环境;环境是怎么造成的?因为社会风气;社会风气怎样形成的?因为上行下效。所以在追逐经济利益时候,是不是更应该反躬自省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建设。其次,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,“法”治强化也必要。因为要想短时间内扭转一种风气不可能,势必就得采用严“法”。保障房今日之乱相,首先出在过于着急行政行为,在这样的行为下为实现“放卫星”的指标都挖空心思。其次各种还未考虑清楚的配套制度、法规、处罚等措施也没跟上,再则,社会风气“诚信缺失”一系列问题导致目前情况。衷心希望中央政府良好的初衷得到圆满的实施,真正让该保障的群体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“福利”而不是继续让少部分尽吞社会经济发展“红利”。

  • 最近浏览》》
  • 热门楼盘展示》》
  • 推荐出售房源》》
  • 最新资讯》》
帮助说明 | 法律声明 | 关于我们 | 收费标准 | 联系我们 | 留言咨询
河北时尚城市资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涿州分公司 地址:河北省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冠云路南1幢1-1号邮编:072750
网站运营热线:189-1129-5559
网站客服QQ:392090674 微信18911295559
冀ICP备17008880号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