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入”北京
涿州市尽管隶属于河北保定,与相邻的北京比起来,涿州与保定相隔近百公里,无论是空间还是心理距离,涿州人自然与首都走得更近些,但这种“近”似乎更像隔着一层玻璃,近在眼前,却无法接近。
42岁的侯春悦是涿州市规划局局长,土生土长的涿州人。在他的记忆中,北京与涿州似乎就是一体的,去北京就像从乡下进城,从小他就听大人讲涿州会“并入”北京,自己以后就能成为北京人了。这个传闻一直陪伴他成长的整个过程。“都四十多岁了,这个说法还在传。”
48岁的曾庆鸿也是传闻的“受害者”。1980年,16岁的曾庆鸿随在地质部门工作的父母来到涿州,原本父母希望把家安在北京,可单位劝说,很快涿州就划归北京了,曾庆鸿一家就这样留了下来。
传闻一直未断,最热闹的是上个世纪80年末,民间传说,国家领导人已签字,涿州划入北京指日可待。可在曾庆鸿印象中,每隔一阵,这种传闻就会冒出来,坊间议论得热火朝天,可官方却没有一点消息。
事实上,如今的涿州与相邻的北京房山相比,无论是方言还是生活习惯已无太大区别。大街上,北京牌照的车辆随处可见,报摊上的北京晚报甚至比河北的报纸还受欢迎,普通市民家中的有线电视也与北京同步,而几分钟一趟的北京838路公交,将两地“绑”在了一起。除此之外,涿州还实现了与北京的医保对接,北京市民可在涿州使用医保卡看病,而关于电话区号变成010的传言甚至甚嚣尘上。
在涿州论坛上,一份关于是否希望涿州划归北京的网络调查中,有58.93%的人选择希望划归北京。一位网友留言说:“网上有人算过一个首都户口享受的福利是多少钱,看看就明白了。” 其实,涿州人想变成北京市民的想法很单纯,至少收入和福利都会提高,孩子考大学会更容易。
流传了三十年的传闻并没有停止,内容也越来越离谱。2010年11月,有传言说,涿州某些乡镇的户口被冻结,是为纳入北京户籍在做准备。这一消息经房地产商宣传之后,使涿州房价迅速上涨,甚至超过房山偏远地区的楼盘价格。
尽管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2010年11月曾明确表示,涿州等13县市行政区不会划入北京,流言也戛然而止,但涿州房价并未大落。
房地产冲动
事实上,涿州房地产正是在北京的拉动下兴起的。因为北京房价高,加上“一小时生活圈”便捷的交通,越来越多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选择在涿州置业,每天往返于京冀之间。
30岁的阴宁便是其中之一。2006年,阴宁大学毕业后来北京闯荡,两年之后,准备结婚的他尽管手里有些积蓄,可正赶上北京房价疯涨,几乎一天一个价,超高的房价让他望房兴叹。他曾看过北三环附近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,每平方米要两万多,按他当时的工资,不吃不喝三十年才买得起。
2008年,在朋友的推荐下,阴宁在涿州买了套120平米的三居,当时每平米才2800元。“坐公交车很方便,一个小时就能到单位,在车上每天会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。”阴宁说。
像阴宁一样,住在涿州、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渐成涿州购房的主力。2004年,涿州在城市发展战略里就提出了打造面向北京人的宜居城市。在涿州城北的不少房地产项目都是面对北京人开放的住宅小区,有的还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北京村”。
房地产业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晴雨表,其发展也非一蹴而就。1993年,涿州有了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第一个楼盘——兴泰小区,每平方米500元。涿州市建设局房地产市场科科长冯清还记得,当时自己还算高工资,一个月才200多元。
到了1995年,涿州的开发楼盘多了三四个,房地产企业也增加了两三家。不过,因为利润太低,每平方米只赚十几块钱,撑不下去的房地产公司倒了下去。到90年代末,房价已涨至每平方米六七百元。
2000年后,随着房地产业政策的调整,涿州的房地产公司数量以每年20%的速度增长,而楼盘数量增长速度达到了36%。2005年,涿州的房价达到了1300元,那一年让冯清印象最深的是,一帮北京人来涿州团购了一批房,每平米的价格已近两千。
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,涿州的房地产项目因此停工,这反而使房价不降反升,2009年7月,每平方米的价格已是4000多元,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即突破6000元。
在涿州,房地产项目的广告都要跟北京扯上关系,以吸引北京人来此置业。2010年,更多在北京工作的人涌向涿州。冯清记得,一个楼盘开盘时,包车过来的北京人把售楼处挤得水泄不通,“就跟抢白菜似的”。这一年,涿州的房价逼近一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