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国家统计局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1日发布的数据,5月份,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为50.8%,比上月上升0.4个百分点。外媒以此为依据,分析中国未来经济走向:
经济复苏迹象愈发明显 美国《华尔街日报(博客,微博)》网站6月1日报道:一项衡量中国企业生产活动的指标5月份走高,反映出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呈现出新的经济增长迹象。中国5月份制造业PMI上升到50.8。该数字不仅创下2014年新高,也高于《华尔街日报》采访的8名经济学家给出的PMI估值的中位数50.6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师张立群说:“PMI持续上升表明中国经济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。”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6月3日报道:随着政府一系列刺激措施已产生效果,5月中国制造业活动有所回升。由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多年快速扩张之后呈现放缓迹象,中国政府在过去几个月已实施了多项保增长政策。
经济发展仍存诸多挑战 路透社6月1日报道:5月官方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并创年内新高,其中新订单指数等主要分项指数升幅明显,预示经济运行进一步向好;但库存指数、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,则反映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预期仍较谨慎,未来经济增长尚不具备明显回升条件。而进出口指数虽有所回升,但仍继续位于荣枯线下,显示制造业外贸依然存在下行压力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6月3日报道:目前,中国经济呈现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弱的态势,因为债务负担沉重、全球需求萎靡、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泡沫可能即将破灭,对增长构成了重压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放缓,房市在过去10年里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,但在国内部分地区已产生泡沫。
房价下跌加剧放缓担忧 路透社6月3日报道:受益于外需复苏及“微刺激”政策托底,中国5月官方PMI和汇丰制造业PMI均回升至数月高点,经济初显回稳迹象。然而中国房价延续两年的升势开始动摇,将是经济能否持续回升的最大变数。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6月2日报道:中国最大的100个城市的单月房价近两年来首次环比下跌,让人们对中国经济放缓更加担忧。周末,中国官方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超出市场预期,由于房屋购买订单增多,其5月份的指数呈现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。为了防止房价飙升引起社会不安定,中国政府要控制房地产市场,包括限制居民购房数量。政府更难解决问题的一个原因是,卖地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,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开发商的销售情况。